近日,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《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》《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》《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》等系列中医药国家标准。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《医药经济报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不少企业还未展开相应编码工作,但对标准的发布表示支持。“对生产企业而言,采购原料分类将更加方便。”国内某中药有限公司OTC总监谢荣保告诉记者,“如果中医药制造业进行类似海尔那样的‘创客变革’,需要信息化条件的支持。中药编码是适应互联网++,包括物联网发展的需求,从种植、运输、加工直到开发应用,促进全产业链创新。”
如何玩转
业内认为,尽快推出中医药编码系统,使复杂的中药达到物、名、码相统一,便于中药的生产、采购、贸易和品质等方面的鉴别。根据编码,医院、药店、患者都能了解中药的产地、色泽、规格、储存、保管等相关信息,从而识别中药质量。
“但这肯定要增加成本,真正执行只能强制性。”采访中,有中药生产企业人士直言。谢荣保也认为,编码难度大,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产地标准也是问题,比如编码与实物是否相符等,如何破解需要考量。
不过,不少企业人士表现出对编码推行的期待。一方面,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推行规范编码,可以快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,打破区域壁垒,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提供便利。另一方面,中药饮片的标准化,有利于饮片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。
“唯一的编码对应唯一的中药饮片,比如将数字的编码信息进一步简化为二维码,消费者在购买中药饮片时,只需轻松‘扫一扫’,就知道自己购买的中药产自哪里、规格怎样、如何炮制等,一目了然。”国药集团一致药业深圳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玉合前不久表示。
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林励提醒道,“行业规范化建设还需关注社会与企业的诚信度,否则,编码做得再好,作用也不会太大。”